不要把带状疱疹不当回事
医院疼痛科
(带状疱疹痛、软组织痛专科)徐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一旦得了带状疱疹后,局部皮肤疼痛剧烈,如针刺或刀割状,夜间疼痛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患者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患者本人对带状疱疹的认识不足,使带状疱疹神经痛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更有甚者,患者认为这不是病,受受就能好。
我们曾经遇到带状疱疹神经痛长达5年的病人。不仅是疼痛让病人难以忍受,还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等并发症。
特别是许多人认为疱疹已经治好了,局部皮肤怎么会还有难以忍受的疼痛,其实引起这部分患者局部剧烈疼痛的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带状疱疹神经痛是两不完全不同的疾病,他们的引发原因都是带状疱疹病毒,但是由于机体对这种病毒的反应不同,而表现出的两种疾病,它们的病理基础,及治疗方法都有根本的不同。
带状疱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病人最常见的主诉就是只要不痛就好了。其实对这种疼痛的治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多种方法的联合施治,才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疼痛科对各种类型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自己的特殊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不同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经验,效果确切。
当有以下症状时,就是带状疱疹疾病了:
1轻度发热,疲倦无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局部皮肤感觉过敏,烧灼感,神经痛。
22-5天后出现局部皮损。在神经分布区发生不规则红斑,慢慢演变成多数簇性的丘疱疹,以后演变成水疱,水疱大小是从粟粒到绿豆大小不等。
3疱液从清晰透明演变成浅黄色半透明,再到浑浊,血性。约5-10天后疱疹干瘪结痂脱落,可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瘢痕。伴有严重的皮肤刺激性疼痛。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77岁,安徽人。
主诉:左侧头面部疼痛1月余
病史:患者自一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部疼痛不适,随后左侧眶周、额部、顶部出现米粒样水泡,为丛集性分布至黄豆大小粉红色水泡,疱液清亮,并伴有阵发性针扎样疼痛,医院就诊,予抗病毒、抗感染、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后疱疹消散,原疱疹部位疼痛持续存在,为阵发性针扎样疼痛,并发作较前频繁,疼痛难以忍受,发作时需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疼痛尚能缓解,数小时后症状可再次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左眼上眼睑无力,不能自主睁开,左眼睑轻度水肿,左眼结膜轻度充血,左侧眶周、额部、顶部可见色素沉着及瘢痕,局部无破溃及波动感,局部皮肤麻木,触痛(+)。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疗:老年患者感染风寒,引起左侧眼部气血瘀滞,导致局部剧烈疼痛。予左侧头面部神经末梢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眼部炎症、镇痛等治疗,患者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缓解可,剧烈疼痛消失,左眼部有轻微疼痛,能忍受,不影响睡眠及正常生活。
患者:男性,53岁,本市人。
主诉:右侧胸背部疼痛5天。
病史:患者自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背部疼痛不适,为持续性烧灼样疼痛不适,不伴心慌、胸闷等不适,于急诊科就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I度房室传导阻滞,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非特异性ST-T异常,胸部CT示双肺纹理多右肺下叶小结节。予双氯芬酸钠口服,患者感疼痛稍缓解,1天前右侧前胸、后背部部出现米粒样水泡,为丛集性分布至黄豆大小粉红色水泡,疱液清亮,并伴有阵发性针扎样疼痛,医院皮肤科就诊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加巴喷丁镇痛、VB1及甲钴胺营养神经、喷昔洛韦乳膏、VE霜局部应用,患者仍感疼痛较重,严重影响夜间睡眠。
诊断:右胸背部带状疱疹
治疗:予抗病毒、营养神经、增强免疫、镇痛、抗炎、保护局部皮肤、预防感染、中药调理、红光照射等治疗,右前胸部及背部疱疹累及区疼痛缓解可,伴轻度麻木感,右侧胸背部T8-10神经分布区,疱疹结痂已基本脱落,可见散在色素沉着,局部无破溃、感染,局部皮肤麻木,触痛(-)。
患者:男性,79岁。
主诉:右侧头面部疼痛1月。
病史:患者自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颞部、眼部疼痛不适,随后右侧耳颞部、头顶部、眼眶、鼻翼旁、颊部出现米粒样水泡,为丛集性分布至黄豆大小粉红色水泡,疱液清亮,并伴有阵发性针扎样疼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活血、止痛、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后疱疹消散,原疱疹部位疼痛稍缓解,患者出院后感右侧头面部疼痛渐加重,为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并发作较前频繁,夜间疼痛加重,并伴阵发性过电样疼痛加重,医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性角结膜炎,予全身及局部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疼痛缓解欠佳。
“脑梗死”病史1年,医院住院治疗后好转,无明显后遗症;“颈椎病”史10年余,时有颈肩及上肢疼痛不适;“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年余,近三年冬天有咳嗽、咳痰、憋喘等不适,住院治疗后好转。右侧顶部、额部、眶周、鼻翼、颊部、耳颞部可见色素沉着及瘢痕,局部无破溃及波动感,局部皮肤麻木,右侧顶部、耳后、太阳穴触痛(+)。
诊断:右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
治疗: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出现带状疱疹,最要命的是,很多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认为这种剧烈疼痛属龙雷之火,应当滋肾阴。结合局部注射治疗后。患者诉头面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夜间睡眠良好。右侧顶部、额部、眶周、鼻翼、颊部、耳颞部可见色素沉着及瘢痕,局部无破溃及波动感,局部皮肤麻木,右侧顶部、太阳穴触痛(-),右眶上缘触痛(+-),耳后触痛(-)。建议其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不适及时疼痛门诊就诊。
患者:男性,79岁。
主诉:右侧头面部疼痛1月。
病史:患者自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颞部、眼部疼痛不适,随后右侧耳颞部、头顶部、眼眶、鼻翼旁、颊部出现米粒样水泡,为丛集性分布至黄豆大小粉红色水泡,疱液清亮,并伴有阵发性针扎样疼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活血、止痛、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后疱疹消散,原疱疹部位疼痛稍缓解,患者出院后感右侧头面部疼痛渐加重,为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并发作较前频繁,夜间疼痛加重,并伴阵发性过电样疼痛加重,医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性角结膜炎,予全身及局部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疼痛缓解欠佳。
“脑梗死”病史1年,医院住院治疗后好转,无明显后遗症;“颈椎病”史10年余,时有颈肩及上肢疼痛不适;“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年余,近三年冬天有咳嗽、咳痰、憋喘等不适,住院治疗后好转。右侧顶部、额部、眶周、鼻翼、颊部、耳颞部可见色素沉着及瘢痕,局部无破溃及波动感,局部皮肤麻木,右侧顶部、耳后、太阳穴触痛(+)。
诊断:右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
治疗:老年患者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出现带状疱疹,最要命的是,很多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认为这种剧烈疼痛属龙雷之火,应当滋肾阴。结合局部注射治疗后。患者诉头面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夜间睡眠良好。右侧顶部、额部、眶周、鼻翼、颊部、耳颞部可见色素沉着及瘢痕,局部无破溃及波动感,局部皮肤麻木,右侧顶部、太阳穴触痛(-),右眶上缘触痛(+-),耳后触痛(-)。建议其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不适及时疼痛门诊就诊。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