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珍女6岁6月海口初诊::55
初诊:患者昨晚食用海虾后(手指剥虾皮),逐渐出现右手指红肿热痛瘙痒明显,局部密布小水泡,左手指稍微红肿瘙痒,全身其他部位无瘙痒,口干渴/喜饮,无口苦,无腹痛无呕吐,微汗出,无明显恶风,纳差,大便成形,日一次,舌淡红,薄白苔。
既往有虾过敏史。
嘱瘙痒明显时,可予陈醋稀释后外涂抹。
西医诊断:接触性皮炎
中医诊断: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麻杏苡甘汤广东一方颗粒剂(单位:包)
麻黄1包(5g)苦杏仁1包(10g)薏苡仁2包(30g)炙甘草1包(3g)
共伍剂用法:一天三次开水冲服,每次1/3剂。
二诊(25/4):红肿热痛已,瘙痒已,右侧手指皮肤结痂,一处渗液/量少色白,纳食好转,口中和,腹中和,大便成形,舌淡红,薄白苔。
处方:当归1包(10g)赤小豆2包(20g)
共叁剂用法:一天两次开水冲服,每次1/2剂。
分析:先辨六经:手指红肿热痛,瘙痒,病在体表,而且病邪反应的病位亦在表,即表证,患病机体为亢进的、兴奋的阳性反应,故为表阳之太阳病;口干渴,病位反应在里,病性为阳热,乃里热证之阳明病;无口苦,无呕吐,不考虑半表半里,虽有纳差,但无大便稀溏,舌苔正常,暂不考虑太阴水饮,故六经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继辨方证:经方治疗皮肤瘙痒症最常遭遇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但是本患者六经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非桂麻各半汤方证所宜。细思患儿手指红、肿、痛、痒,轻触之即觉疼痛剧烈,应从风湿热痹论治,在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方证中,唯有麻杏苡甘汤合拍。二诊手指红肿热痛及瘙痒已,说明太阳表邪已解,阳明里热已清,局部结痂,少量渗液,表里、寒热、虚实均不太明显,六经八纲确实不好辨,根据症状及个人经验,予赤豆当归散养血排脓,经治疗痊愈。
体会:
1、关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本方与麻杏石甘汤、越婢汤、大青龙汤等都属于太阳阳明合病,是不是任选一方即可?答案是否定的!胡老认为“方证是六经八纲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所以必须仔细鉴别方证,选择最为合适之方。要想做到“方证对应”,必须熟练掌握各方证之间的细微差异!我认为六经八纲是方证之骨架,条文医案是方证之血肉,唯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立体全面的掌握方证。例如本方与麻杏石甘汤均为太阳阳明合病,但麻杏石甘汤偏于治里;而本方偏于治表。本方与麻黄加术汤都治风湿,且都是发汗利湿而治湿痹,但麻黄加术汤偏于治寒;而本方偏于治热,故去桂枝,加性寒的薏苡仁。
曾治疗某患儿高烧伴风团瘙痒3天,大量的激素、抗生素及抗过敏药物,临床效果并不明显,一诊我予麻桂各半汤加术薏苡仁,无效,二诊请教安徽桂双喜老师后,予麻杏苡甘汤,一剂热退疹消,效如桴鼓!(具体可以查看本人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