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2.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诊断1.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2.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3.中间皮肤正常。
鉴别诊断1.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
2.偶尔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
3.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
4.单纯疱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复发的病史,而无明显免疫缺陷的带状疱疹病人不出现这种现象。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或检测VZV、HSV抗原或DNA是鉴别诊断惟一可靠的方法。
并发症1.并发细菌感染
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
2.疱疹后后遗神经痛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
3.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4.引发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5.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预防1.药物疗法
(1)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
(2)神经痛药物治疗①抗抑郁药主要药物有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为代表的镇痛药物。可供选择药物有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包括NSAIDs、曲吗多、乌头生物碱、辣椒碱等。
2.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药物难以控制时即应考虑用直接有效的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阻滞定位的选择应取决于病变范围及治疗反应。总的原则应当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3.神经毁损
射频温控热凝术行神经毁损是治疗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神经毁损治疗还包括内侧丘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或X刀),手术硬脊膜下腔脊髓背根毁损治疗、垂体毁损、交感干神经节毁损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体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是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随年龄的增高,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随之上升,免疫抑制和衰老是带状疱疹的易感因素。1、疾病简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主要感染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常见于儿童。
以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沿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最后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一旦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细胞免疫功能减弱,病毒就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就是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
病毒沿相应的周围神经波及皮肤,产生皮疹。患者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也有复发者。
2、症状表现
1)起病突然或先有痛感,损害为在炎性红斑上群集性绿豆大小的发亮水疱,各群之间皮肤正常,排列呈带状,间有出现丘疹、大疱、出血、坏疽的。可感觉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2)皮疹沿外围神经呈单侧分布,对称分布的极少。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区多见。后者偶有累及眼部,影响视力。
3)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严重者可伴有发热。
4)病程常在2~3周左右,能自愈,一般愈后不复发,但神经痛则有时持续至1~2个月或更久。
3、药店治疗
治疗的基本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继发感染和缩短病程。
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 营养神经 解热镇痛药 中成药
2%~5%阿昔洛韦乳膏、1%喷昔洛韦乳膏、2%酞丁安乳膏、季德胜蛇药片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 维生素B12、甲钴胺、维生素B1 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布洛芬 辨证用于神经痛
中成药,用于胁间神经痛:
证型 症状表现 治法 药物
气滞证 胸胁胀痛,走窜不定,时轻时重,可因情志变动而增减,胸闷烦躁,舌淡红 疏肝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丸、逍遥丸、沉香舒气丸、平肝舒络丸
血瘀证 胁痛如刺,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舌紫暗 活血祛瘀 四制香附丸、血府逐瘀丸、元胡止痛片、九气拈痛丸
阴虚证 胸胁隐痛,绵绵不休,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目涩,口干,心烦失眠,舌红少苔 养阴柔肝 归芍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方案:
1)阿昔洛韦乳膏+伐昔洛韦片+甲钴胺+对乙酰氨基酚+逍遥丸+β-胡萝卜素
2)喷昔洛韦乳膏+泛昔洛韦片+甲钴胺+元胡止痛片+多种维生素
3)酞丁安乳膏+季德胜蛇药片+六味地黄丸+布洛芬分散片+B族维生素+β-胡萝卜素
4、注意事项
1)用2%~5%阿昔洛韦乳膏或1%喷昔洛韦乳膏或2%酞丁安乳膏,可减轻疼痛,缩短病程。
2)1%喷昔洛韦乳膏,每日4~5次,在止疱时间上比阿昔洛韦乳膏更佳,痊愈率明显高于阿昔洛韦。
3)季德胜蛇药片捣成粉末,用75%酒精10mi配制成混悬液,涂患处,5~6次/日,一般用药7~15天,最长不超过20天。
4)系统治疗: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泛昔洛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线药物,宜早期使用。该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皮损愈合,减轻疼痛。阿昔洛韦对后遗神经痛无效,泛昔洛韦能缩短后遗神经痛的时间。
5)发疹72小时内口服泛昔洛韦mg或mg,每日3次,疗程7天,能缩短病程,减轻疼痛。
6)对于后遗神经痛,可使用:双密达莫+雷公藤+多塞平,有一定疗效。
常用治疗药物
1、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是通过与病毒竞争受体而发挥作用,具有营养组织、激活细胞、杀菌抗病毒及收敛作用,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渗出,促进愈合,不留疤痕。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应用后,可在疱疹损伤区达到较高药物浓度,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学利用度。注意事项:
①阿昔洛韦乳膏仅用于皮肤黏膜,不能用于眼部。
②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
2、酞丁安乳膏酞丁安是一种缩胺硫脲类抗病毒药物,对单纯疱疹Ⅰ型或Ⅱ型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毒DNA和早期蛋白质的合成。酞丁安还具有一定的止痒、抗真菌效果。由于酞丁安对病毒的特殊亲和力,对正常的宿主细胞则很少引起代谢改变。3、复方片仔癀软膏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系肝气郁结,化火妄动,或温热内蕴,外溢肌肤,或感受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治宜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通络。复方片仔癀软膏由片仔癀粉和季德胜蛇药片制成,其中片仔癀粉含有三七、蛇胆、牛黄、麝香等多味中药材,多归心经和肝经,季德胜蛇药片主要由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和地锦草等中药组成,多归肝经,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之功。外涂复方片仔癀软膏可以更好地被皮肤吸收,起到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注意事项:
对局部病变不宜挑破,切忌挤压。
4、重楼解毒酊其主要成份为重楼、生草乌、艾叶、石菖蒲、大蒜、艾片。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疗效,用于肝经火毒所致的带状疱疹。膦甲酸钠乳膏——膦甲酸钠为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抑制剂,可抑制人类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膦甲酸钠属于活性化合物,直接对抗病毒不需要细胞内的磷酸化,在体外有抑制疱疹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等能力,从而具有抗疱疹病毒活性。注意事项:
①儿童一般不宜使用本品,因为动物实验证实膦甲酸钠可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在人体的骨骼中也有沉积。
②膦甲酸钠乳膏严格限用于免疫功能损害患者耐阿昔洛韦的单纯疱疹病毒性皮肤、粘膜感染。
③据文献资料,豚鼠皮肤涂抹3%膦甲酸钠霜剂后,完整皮肤的吸收率为2%-4%,破损皮肤的吸收率高达60%-70%。所以,破损皮肤涂抹本品或涂敷面积较大时,应适当减少剂量。
联合用药举例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肝达失调、损伤脾气、脾失健运、饮食失调,导致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化热化火经外发、湿热毒火外伤于肌肤所致。一般分为3种类型,肝经郁热型、湿毒壅盛型、气滞血瘀型。1、肝经郁热型水疱初起皮疹潮红,疱疹如粟粒,密集分布呈带状。治疗以清肝泻火、解毒除湿为主。用药方案:龙胆泻肝丸+阿昔洛韦片+外用药2、湿毒壅盛型皮疹初起红斑迅速成为水疱,大疱簇集成片,有溃烂渗出脓液、发热、疼痛。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主。用药方案:除湿胃苓汤+阿昔洛韦片+外用药3、气滞血瘀型皮疹坏死,出血或血痂,消退后见紫色斑疹及色素,遗留神经疼痛,时为刺痛。治疗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用药方案:血府逐瘀颗粒+阿昔洛韦片+外用药请留言评论发表你的看法!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白癜风什么症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