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朋友在后台问我,能不能讲讲带状疱疹的事情,说是疼的想死。于是我认真地打开中医外科书,逐句逐字地往下看。。。。。发现里面有好多字都不认识,于是我又赶紧合上了。
带状疱疹是西医的病名,在中医里,这个病叫做蛇串疮。就是皮肤上会出现成簇的水泡,多成带状分布,一串串珠子,痛起来火烧火燎的,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人居多。老年人如果有,发病尤其严重。多发于胸胁部。
发病前患者常感觉是皮肤过敏,会出现带状的红色斑丘疹,并且有灼热刺痛的感觉。之后可能慢慢地会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并且疲乏无力,甚至发烧,然后红疹的地方开始疼痛。
儿童疼痛比较轻微,年老体弱的人疼痛剧烈,常常扩大到皮损以外的地方。有的老年人即使皮损好了,还是会留下顽固性神经痛,有的可以持续好多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西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病毒引起的。中医认为还是要辨证论治,引起的病机主要有三个。
1、肝经郁热证。
有些人长期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情志抑郁,慢慢地就会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这种火毒蕴结在肝经,要么呢就上窜到头面部,要么呢就和湿纠结在一起,流注到阴部和下肢。火毒炽盛者,则多发于躯干。
症见:皮损的地方鲜红,火热刺痛感强烈,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者黄厚,脉弦滑数。
治法:清泄肝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紫草、板蓝根、玄胡索等。如果发于头面部,加牛蒡子、菊花;如果疼痛剧烈,加制乳香、没药。(《中医外科学》)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6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车前子9克。水煎服。(剂量来自《方剂学》,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脾虚湿蕴证。
症见:皮损色淡,疼痛不是很明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者正常,苔白或者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泡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车前草。(《中医外科学》)
除湿胃苓汤:防风、苍术、白术、赤茯苓、陈皮、厚朴、猪苓、山栀、木通、泽泻、滑石各3克,甘草、肉桂各1克。加入20根灯芯草,水煎后,空腹服用。(方剂出自《外科正宗》,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除湿胃苓汤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利水的功效。主治脾肺二经湿热壅遏,致生火丹,作烂疼痛;缠腰火丹(俗名蛇串疮)属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3、气滞血瘀证。
症见:皮疹减轻或者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山栀子、酸枣仁;疼痛剧烈者,加玄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中医外科学》)
柴胡疏肝散:柴胡6克,陈皮6克,川芎、香附、芍药、枳壳各4.5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剂量来自《方剂学》,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桃红四物汤:桃仁9克,红花6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熟地黄15克。水煎服。(剂量来自《方剂学》,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不是气滞血瘀吗?为什么会用到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柴胡疏肝散呢?那是因为年老体弱者常会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至于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所以在活血化瘀之前,必先要疏肝解郁,理气行滞。
而桃红四物汤的功效就是养血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证。
在疱疹初期,可以用鲜马齿苋、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水疱破了以后,用黄连膏或者四黄膏外涂。若水疱不破或水疱较大者,用三棱针或者消毒空针刺破,吸尽疱液或使疱液流出,以减轻胀痛不适感。
不过不管怎么样,发病期间患者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肥甘厚腻和鱼腥海味,多吃清淡的蔬菜瓜果。
另外最好穿宽松的衣服,以免摩擦~摩擦~伤口。。。。。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