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个什么皮肤病,怎么得过的老年人一提起就不寒而栗呢?
因为,得过带状疱疹的人都知道,真的很痛苦,而且不是短痛......是长痛(得过的人才深刻理解长痛不如短痛,短痛不如不痛)。
有这么长时间潜伏的病毒吗?
是的,说来话长,要从你儿时说起了,也就是带状疱疹的前身“水痘”说起啦~~~
longlongago......有个小朋友叫做小明,天天认真的去读书。
有一天,小明觉得嗓子好痛,妈妈一看,嗯,嗓子很红啊,可是轻伤不能下火线啊,虽然每天学习很晚,可是不能输在起跑线啊,来点抗病毒冲剂,继续去上学吧。过了一天,小明开始发烧了,好热。。。。。。妈妈开始担心了,吃点退烧药吧,明天还要去上学呢!
宝贝,别怪妈妈狠心,隔壁小亮烧到39度还去上奥数呢。
第二天早上,烧退了一点儿,刚准备出门,咦,怎么头上脸上这么多泡泡(专业术语叫做丘疱疹或者小水疱)。不能上学了,只好看医生去了。
诊断:水痘。医嘱:治疗居家休息10天以上
折腾了半个多月,水痘终于好了!
说这么多,人家要知道带状疱疹呢???别急,我们马上进入正题!
带状疱疹和水痘都是VZV所引起,VZV就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幼儿或者儿童感染VZV以后,可以表现为水痘(小明就是),或者隐匿性感染(嘛事没有,全靠身体棒,没症状不难受)。病毒进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沿着神经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下去了(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
冬暖夏凉,适宜长期居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是什么?抵抗力低下嘛。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抵抗力低,青壮年抵抗力高啊。带状疱疹啥样呢,说起来简单,可是临床中,误诊的带状疱疹可真不少呢:
剧情1:张大爷腰椎老毛病,一不对劲,椎间盘脱出耍脾气闹别扭,疼好久。这不,前几天出去买个菜,天寒地冻的,感觉受点凉,回来次日就觉得腰部疼痛不适,想着歇两天平板床躺躺就能缓解,张大爷淡定歇了......可这疼痛咋一天天加重,不说了,理疗科按摩一下,照照红外线。折腾几天,疼得那是日渐加重,张大爷和理疗科大夫都纳闷,怎么越理疗越严重???昨天张大爷脱衣服一看,腰部密密麻麻出了很多红色小水疱,感觉不对劲,得了,看皮肤科吧。皮肤科大夫告诉张大爷,这是带状疱疹,前期的疼痛,和腰椎病关系不大,是疱疹没发出来先出现神经痛了。治疗情况不表了,总之痊愈了。
剧情2:李先生,业务繁忙,单位骨干,不但白天要日理万机,晚上还要和客户虚与委蛇,喝酒应酬。忙活一段时间,突然觉得头好痛。头疼嘛,当然是看神经内科(也有人直奔疼痛科、针灸科了),诊断偏头痛,治疗经历也不表了。。。。。。几天后头痛欲裂,眼睛也发炎肿胀了,头发里面面部单侧出现密集水疱、血疱,当然了,这一次还是皮肤科大夫解决了问题。
剧情3:详情不说了,大概是某个有胆结石的病人右侧腹痛,顺利地完成了胆结石手术后3天,发现伤口周围出现了带状疱疹,于是,到底是手术后抵抗力下降导致疱疹出现。。。。。。还是一开始就是带状疱疹神经痛被当作胆绞痛做了手术,那都是一个谜了。。。。。。
好了,故事就到这里了,比这个悲催的还有很多,有些老年人发病后,没有及时治疗,加上抵抗力低下,落下了后遗神经痛,疼得吃饭不香,睡觉不好,身体大大受损,到了这个阶段,说实话,无论是皮肤科大夫还是神经科大夫,能做的也都不多了......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带状疱疹很重要,从皮肤科医生的角度,以下几点可以借鉴学习:
1、预防这方面,能做的其实不多,谁都有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年老力衰,自然规律嘛。不过,青壮年不要继续挥霍健康了,早点睡觉,不要喝酒,饮食睡眠规律了,比什么灵丹妙药都好使。
2、带状疱疹最大的特点就是疼,所以莫名其妙出现了疼痛,一定要首先排除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可以发生在从头到脚任何皮肤上,所以,早期可以持续疼痛很久才出现水疱,甚至从得病到痊愈都不出水疱。发生在头上容易当成感冒头疼、偏头疼;发生在胸部会当成胆囊炎、心绞痛;发生在腰腹部会当成阑尾炎、椎间盘脱出、腰肌劳损;发生在下腹会当成泌尿系感染、盆腔炎;发生在四肢,经常会被当作肌肉扭伤、拉伤或者碰伤。所以嘛,出现了身体的疼痛,即使您去看了最可能的专科,如果能顺便看下皮肤科排除下带状疱疹,也是极好的。
3、单侧疼痛是带状疱疹的特点,99。99%的带状疱疹都是发生在人体正中线的一侧,所以,单侧疼痛是带状疱疹的特点。当然也有双侧带状疱疹,甚至全身泛发的带状疱疹,不过很罕见,可见于免疫缺陷如艾滋病病人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病人。
4、医院,带状疱疹有规范的临床路径(就是告诉大夫怎么是治疗的标准方案),会使用泛昔洛韦、伐昔洛韦、干扰素、胸腺肽之类的有效药物。所以,治疗这事,都是规范了,医院,去医院,去医院,说三遍够重要了吧!
本期专家: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病院袁景奕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任陕西省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银屑病发病机理等,对银屑病、湿疹皮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色素异常性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防治有较多临床经验。积极开展新药、新疗法治疗临床危重和疑难病人。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