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带状疱疹图片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传染
面部带状疱疹

他在边境战争中牺牲,牺牲前留给母亲的诗让

小孩得白癜风能治愈么 http://m.39.net/pf/a_4549560.html
他在收复老山战斗中牺牲,生前留给母亲的诗让人流泪,弟弟说人们给他起的绰号叫“孔老二”央视军事映象老山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

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再见吧妈妈,

孩儿即使在九泉也千声万声呼唤您!

年,

他在战场上写下这首诗送给自己的母亲,

不久便英勇牺牲,

他的名字叫王建川。

↓↓↓点击观看视频

年10月,王建川出生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布那村。年1月,王建川入伍参军,同年的4月28日,他在一场边境战争中英勇牺牲,年仅19岁。

入伍两个月,王建川所在的部队便接到了准备奔赴前线的通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战前训练,王建川跟随部队开赴前线。他和战友们要面对的是随时都会献出生命的战场。

王建川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打算把军功章寄回家,作为献给母亲的礼物。就在发起进攻的前夜,他给母亲写了一首诗。

……

我已经懂得了“战士”的含义,

当还击侵略者的炮声震撼大地,

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

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

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

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年4月28日黎明时分,王建川所在的部队开始执行主攻敌方高地的任务。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是王建川一马当先冲在队伍的最前列。在行进途中,王建川所在的连队遭到了敌方炮火的猛烈炮击。

王建川生前所在连队的指导员陈勇,提起这段经历仍然是记忆犹新。他说:当时的铺天盖地的炮弹,简直太可怕了,战士就这么一直冲,牺牲了很多的人!

这些牺牲的人当中就有王建川。30多年过去了,再次提起王建川这个名字,他的老战友仍然是泪流满面。

王建川牺牲后,远在布那村的家人因为长时间没有收到来信,开始担忧起来。他们开始到西畴烈士陵园里面去找,看那里会不会有王建川的消息。他们在心里默默祈祷,祈祷在这里没有消息更好。果然,在西畴烈士陵园并没有找到王建川的任何消息,他们的心里稍稍放心一点。

之后,他们又去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在大片的烈士墓碑中,他们看到了王建川的名字。那一刻,王建川的家人感觉天都塌了下来。不久后,家中收到了王建川的遗物,两张照片、几本日记和一枚立功奖章。

30多年过去了,王建川和战友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事迹,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模糊。他们的名字记录在铁血劲旅的史册上,他们视祖国利益和军人荣誉为重的精神也根植在了新一代革命军人身上。

(图片来源中新网)

年11月27日,中越边境云南段新一轮扫雷行动正式启动。这次扫雷的地点是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八里河东山老母弄雷场,而麻栗坡烈士陵园正是王建川和当年众多牺牲战士长眠的地方。

在战争年代,能握枪上阵杀敌的兵是好兵,在和平年代,守卫祖国和人民的兵也值得被歌颂。和平年代的军人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没有忘记先辈们的牺牲,他们继承了先辈们的遗志,保护着我们的土地,守护着我们的人民。

弟弟王建松:回忆我的二哥王建川烈士

讲述|王建松

年1月21日上午,习总书记在视察昆明某部队时,谈到我二哥王建川在战场上写给妈妈的诗,称赞他“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30年过去了,很多事物已经远去,但我二哥的音容笑貌仍旧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永远难以忘怀……

二哥年10月出生在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布那行政村黑泥冲村,家里兄妹六个,他排行老二。我们村里有一所学校,就在我家门口,小时候,还没到入学年龄的二哥就经常在学校操场和大一点的同学一起玩耍,有时还被大同学带到教室,这样一来,二哥便成为一名未到入学年龄的旁听生,为他以后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了基础。年9月刚满7岁的二哥开始读小学一年级,在全班同学中,他各方面要比其他同学表现出色,年7月小学毕业后他顺利考取初中。

当时的初中部设在离家6公里的布那(即现在的布那行政村),布那这地方,是当时的大队所在地,为方便四面八方的村民赶集交易农副产品和购买生活日用品,就选在布那这地方为集中点,定每周二为赶集日。当时学校初中部条件特别简陋,是利用当时大队的一间老房子二楼(木板房)设为教室,每年只招生一个班25人,二哥当时是本村唯一考取初中的一个,那时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不太好走,成年人走正常也需要50分钟,二哥去上学,每趟至少也要40分钟,有时还要一路小跑。学校没有食堂、宿舍,除布那本村的学生中午可以跑回家吃饭外,其他学生都需走读,中餐就靠早上在家里炒些饭,装在布袋里带到学校随便解决,有时因为起得晚,为了上课不迟到,二哥有时来不及带炒饭就只能饿着肚皮,下午上完课才能回家,二哥从小受到这样的磨练,使他成为一个既聪明又能干的人。据二哥的初中班主任沈世科老师讲,二哥在校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很好,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年7月他初中毕业,由于家中兄弟姊妹较多,家中缺少劳力,生活负担重,二哥当时虽然只是个15岁的孩子,却已经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他选择回家务农,负责管理生产队的小型水电发电机,白天负责帮村里碾米磨面,晚上负责发送电,这样的条件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继续看书学习,他喜欢读书也看过很多书,写了很多的读书笔记,是村里有名的小秀才,平时说话之乎者也,在兄弟姊妹中又排行老二,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孔老二”。

这样的生活一晃就是两三年,随着年龄的增长,18岁的二哥从初中毕业时的小个子一下窜到近1.80米的帅小伙,他开始恋爱了,常和他心仪的女友鸿雁传情,但他那时还不想就这样恋爱结婚,他有他的理想和目标……

我的老家——砚山县,离边境直线距离不到公里,年自卫反击战时部队驻扎在我们邻村休整,二哥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么多的解放军,那一身军装和军人的威武、神气让他羡慕得不得了,那时他多想让自己快快长大、长高后去验兵,成为一名军人。

时间到了年底,边境战事正处在紧张阶段,他在这个时候报名参军,心里总想着成为一名军人就有机会上战场冲锋杀敌,成为一名英雄。经过严格的体检,他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入伍了。

离开家乡那天,二哥胸戴大红花,在全村人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出发了,那时的我正在读初中二年级,我有幸陪伴二哥到县武装部报到,办好报到手续后,二哥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军装。我清晰的记得,当晚和所有的新兵一起在武装部大院内共进晚餐,蹲在水泥地板上8个人围成一桌,吃过晚饭后看里一场电影,随后男家属就和所有的新兵一起,在县委的一间类似仓库的二楼地板上铺地铺休息。第二天上午,二哥和所有的新战友吃过早餐后,就开始编班整队上车出发,当时二哥还担任一个班的班长,负责协助带兵的同志抓好一个班的纪律和安全。

二哥入伍后被编在第14集团军团步兵一营三连,部队番号为昆明市部队59分队。在部队他先后给家里寄了几封信,除了问候和关心父母亲的身体,更多的是鼓励弟弟和妹妹要珍惜学习机会,好好读书。曾记得在寄来的一封信中,二哥谈到他训练刻苦,军事素质好,有可能被调到侦察连,字里行间显得很高兴,我们一家也为二哥刚到部队不久就得到部队领导的赞许和认可而感到高兴和自豪。二哥的最后一封信是从麻栗坡南温河寄来的,他说部队正在紧张训练,部队纪律很严,不准给家里写信,希望父母及家里不要牵挂……后来,就一直没有等到他的信。

这期间二哥虽不能写信寄回家,但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之余,他仍坚持每天写日记,把对家乡和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用文字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其中一篇——《寄给妈妈的日记》,在第14集团军的军史馆展室里,习总书记看到后也被感动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作为父母,他们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我二哥的安危,年5月,随着边境战事的升级,受伤和牺牲的军人陆续运到后方救治和安葬,父母听说前方牺牲了很多战士,担忧得吃不下睡不着,于是吩咐我的大哥王建光去前方打听打听,大哥当时在乡村代课,趁着一个周末,他约同村的一个哥哥,决定到当时安葬阵亡战士比较集中的西畴、麻栗坡看看。

5月的天气有些闷热,大哥两人挤着班车到了西畴,在烈士陵园里,他一排一排地仔细辨认,心情忐忑,生怕“王建川”这个名字会突然扑面而来,但直到最后,他都没有找到,大哥的心里松了口气。当天晚上,他们挤在招待所里,上上下下全都是从前线撤下来的兵,二哥多希望弟弟就在其中。一晚上没睡着的大哥祈祷我二哥平安无事。

第二天一早,两人辗转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大部分牺牲的烈士的坟都还来不及修,只是挖个坑掩埋成一个小土包,土堆前竖着块牌子,写着名字、部队、籍贯。大哥从第一排开始,一排一排地找过去,心里祈祷着不要出现我二哥的名字。可是到了第17排,还是给找着了,木牌上写着二哥的名字,大哥当时看到时,整个人差点晕过去……

后来,大哥慢慢恢复了平静,来到麻栗坡县城买来香纸、水果和烟等祭品,给二哥上香、烧纸,并轻轻地从坟堆上捧上一把土包好放进旅行包里,带上一炷香,好让二哥的灵魂随着那柱香回到生他养他的老家……

得知二哥牺牲的消息,一家人深感悲痛,8月的一天,部队首长和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了家里,送来了二哥生前留守在后方营部的遗物:一件他穿过的军大衣、蚊帐、几件春秋装、学习工作笔记、一本相册、烈士证书、立功证书、三等功奖章以及元抚恤金。后来家里按农村风俗在老家给二哥办了葬礼,在家的对面山上给他堆了个假坟茔……

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学习,父母亲强忍着失去儿子的悲痛继续经营着这个大家庭,其实父母亲在背后不知悄悄流了多少泪,经历了多少的不眠之夜和痛苦的煎熬,但他们在子女面前总是展示他们最坚强的一面,因为爸爸妈妈心里明白,二哥是为保卫祖国英勇杀敌不幸牺牲的,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哥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成长、成才。年7月我初中毕业参加中考,顺利录取中专,来到了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普师专业学习,三年后,我中专毕业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年4月,是二哥牺牲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那时前线战事还很紧张,文山至麻栗坡的公路正在扩修无法通行,我和大妹妹、大哥及嫂子一行四人,上午从砚山出发,绕道到马关,再从马关来到麻栗坡,下午六点钟左右到达烈士陵园。第一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给二哥扫墓,看到那一排排的烈士墓,我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顿时眼泪不住往下流……

后来我们把从家里带来的祭品整齐地摆放在二哥的墓碑前,这些都是二哥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然后给二哥上酒、点烟、烧香、烧纸,一直摆弄到天黑才回到麻栗坡县城吃饭住宿,记得那一夜,我难以入眠……。从那以后,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要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给二哥扫墓。哥哥牺牲后,爸妈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先后于年和年去世,他们生前一直没有机会来到烈士陵园看他的儿子,这也成为爸妈一生的遗憾。

今年的清明节,我和大哥、小弟三人和往年一样如期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那天正赶上边防某部官兵也在给二哥举行扫墓悼念活动,我把二哥的照片、学习读书笔记以及军功章给官兵们讲二哥生前的故事,官兵深受感动和鼓舞……

二哥,你永远是我们家的骄傲,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愿你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战斗英雄徐良与参战老兵胡小明等代表看望慰问王建川家属

战斗英雄徐良与参战老兵胡小明等代表看望慰问王建川家属

边防武警部队在学习王建川活动中重走老山路

驻文山某部首长与王建川大哥王建光交谈

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老山杯“征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cpin.com/dzbzcr/648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