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带状疱疹图片
带状疱疹症状
带状疱疹治疗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传染
面部带状疱疹

岳阳访谈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到底与什么

本期访谈专家:李福伦博士

师从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皮肤科学术带头人李斌教授,孙世道教授。医院副院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银蛇奖获得者,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有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做研究。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银屑病,痤疮,湿疹,皮炎,荨麻疹,带状疱疹,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尤其擅长运用中医美容和激光美容方法治疗脱毛,光子嫩肤,祛除痘痕,毛孔粗大,以及面部色素疾病(黄褐斑,雀斑,老年斑,太田痣)等。

荨麻疹反复发作,到底是什么原因?

李福伦博士: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风团或者/和血管性水肿,老百姓常称它”风疙瘩“或”鬼风疙瘩“,有研究显示每个人一生中平均得过6次荨麻疹,所以它被称为“皮肤科第一病”。有的荨麻疹只发作一次就痊愈不再发作了,有的却反反复复发作。在临床上,荨麻疹被分为两类: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病程在6周以内,通常与过敏有关,比如患者吃了什么东西或者接触了什么东西过敏就起了荨麻疹,这类荨麻疹是通常是一过性的,很快就好了。另一类荨麻疹是慢性荨麻疹,占所有荨麻疹的2/3,慢性荨麻疹病程在6周在以上。医院就诊的荨麻疹患者是慢性荨麻疹。由于皮疹反复发作,瘙痒难忍,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是过敏引起的吗?

李福伦博士:很多慢性荨麻疹患者都会问:荨麻疹要不要做过敏原检测?这到底是不是过敏引起的?事实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只有大概1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与过敏有关,其余的大部分患者与过敏没有关系,所以不是得了荨麻疹就要做过敏原检测。到底要不要做过敏原检测,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具体情况来决定。①首先有明确的过敏病史的,要做过敏原检测。如果怀疑是过敏引起的荨麻疹,一定会有病史,比如吃了什么东西或者接触了什么就起了皮疹,不接触就好了,再次接触皮疹再次发作。给大家举个例子:之前有这样一个患者,经常去后海喝啤酒、吃麻辣小龙虾,吃完了就起荨麻疹。开始我们怀疑他对酒精过敏或者对麻辣的东西过敏,后来经过过敏原检测,发现他既不是酒精过敏,也不是辣椒过敏,而是对花椒过敏。所以,对于这种有过敏发作史的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是有意义的,可以确定是什么物质过敏引起的荨麻疹,患者以后避免这种东西就不会起荨麻疹了。

②另外一种情况是患者做了过敏原检测,发现对小麦或者鸡蛋过敏,可是吃了面粉或者鸡蛋患者并没有起荨麻疹,就不一定与过敏有关系。过敏原的实验室检测常常是对某一种成分的检测,并不能代表全部情况,尤其是在食物上。另外,食物进入胃肠道后会分解、消化、吸收,结构上会发生改变,所以有时候不是这种食物引起的过敏,而是食物分解代谢后变成了其它物质引起的。③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是运动诱导的食物过敏,国外称它为披萨运动综合征。有的患者吃了披萨再运动就会引起荨麻疹;吃了披萨不运动就不会起荨麻疹;运动了不吃披萨也不会起荨麻疹。所以发生这种特殊的食物过敏反应时,一定要根据病史做一些必要的检测,明确是不是过敏,而不是单纯地大量的做过敏原检测。

既然荨麻疹跟过敏的关系不大,那荨麻疹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李福伦博士:在我们的荨麻疹专业门诊中,做过这样的研究,将患者的血液抽出来,离心处理后把血清打到皮下,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就会起风团,发生荨麻疹。这就是说患者自己的血清会引起荨麻疹,可以简单理解为患者自己对自己“过敏”。但是这个过敏反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敏,而是自体血清反应阳性,这类患者是自身免疫力紊乱。根据我们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数据统计,在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中,有将近60%的人是自体血清反应阳性,也就是一半多的患者是由自身免疫力紊乱引起的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不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李福伦博士:前面我们提到了大多数慢性荨麻疹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力紊乱,甚至是免疫力过强了,很多患者以为荨麻疹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总想吃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者补品(人参、虫草等),这样不仅不会治愈疾病,还会进一步加重免疫力紊乱,加重荨麻疹。所以千万不要盲目进补,这样会适得其反。

吹冷风引起的荨麻疹是怎么回事?

李福伦博士:门诊中还有很多患者会问到,我一吹冷风就会起荨麻疹,是不是对冷过敏呢?事实上,冷风引起的荨麻疹有两种原因。第一种确实是对“冷”过敏,但是这种荨麻疹只有接触“冷”的部位会起风团,称为寒冷性荨麻疹。第二种是冷风中的细菌、尘螨或者其他物质引起的过敏,这种过敏引起的风团不局限在被冷风吹到的部位,其他部位也会有,不能称之为冷接触性荨麻疹。大部分因吹冷风引起的荨麻疹是后面这种。

为什么晚上荨麻疹会比较重,白天就没事?

李福伦博士:门诊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到晚上荨麻疹比较重,更痒了?晚上荨麻疹更重可能是晚上迷走神经更兴奋,导致肥大细胞敏感性更强(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造成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荨麻疹),感觉上荨麻疹更重一些。另外还可能与晚上回到家里,注意力就集中到皮疹上,搔抓剧烈,越抓越痒,人工荨麻疹,就是搔抓后皮肤出现抓痕,突出皮肤表面,甚至可以写字,也通常是晚上发生,或者加重。

父母有荨麻疹,孩子得荨麻疹的可能性更高吗?

李福伦博士:荨麻疹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父母有荨麻疹,孩子不一定会得荨麻疹,但是他比普通儿童患上荨麻疹的可能性增高。

荨麻疹可能是别的病引起的吗?

李福伦博士:有患者会问:如果我有荨麻疹,会不会引起其他的皮肤病?其实荨麻疹不会引起其他疾病,反倒是其他疾病会引起荨麻疹。曾经有个患者来看荨麻疹,通过血液检测发现了自身抗体非常高,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有骨髓瘤,是肿瘤导致了荨麻疹的发生。所以,荨麻疹可能是其它疾病的皮肤表现,因而,应该进一步明确是否伴有其它疾病。

药物也可能导致荨麻疹吗?

李福伦博士:有些药物也会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曾经有位女士来看荨麻疹,从病史中了解到,她每次来月经时都会发生荨麻疹。我们开始怀疑是月经期间激素紊乱造成了荨麻疹,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她有痛经,每次都会吃止痛药物,而荨麻疹都是在吃完止痛药物后发作的,是止痛药物造成了她的荨麻疹。这位患者不吃止痛药物或更换了止痛药物的种类,荨麻疹就好了。所以对于慢性荨麻疹,了解病史很重要。医生通过问病史、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等寻找病因,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也没有必要做过敏原检测。

吃药就好、停药就犯,荨麻疹要一直吃药吗?

李福伦博士:荨麻疹的患者通常会吃抗过敏药,也就是医生常说的抗组胺药。不管患者是不是过敏引起的荨麻疹,抗组胺药物治疗都有可能会有效。患者吃完抗组胺药,半小时至一小时就会起效。有的患者会问,我吃药时有效,不吃药时就发作,是不是药物依赖?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药物依赖,而是疾病依赖,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吃一段时间药才能控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严重程度、皮疹持续的时间、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来决定用药的种类、时长、剂量。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找到了有效控制瘙痒和皮疹的药物,建议服药4~12周,根据情况逐渐减量,我们称之为阶段性逐步减量,减量时一定要咨询医生。给大家举一个减量的例子:有位得了慢性荨麻疹1年的患者,目前用药是一天一片西替利嗪,皮疹可以控制住,此时患者每个月复诊一次。一个月后没有皮疹、瘙痒也减轻了,此时用药剂量改为两天一片或者一天半片。再复诊一个月,改为三天一片或者一周一片。这样慢慢减量,称为阶段性逐步减量,如果一次性停药很容易复发。假如患者改成一周吃一片时病情控制得不好,又复发了,就改回原来的剂量(一天一片)再吃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再按上面的方法减,直到患者能减下来为止。

久治不愈的“荨麻疹”是怎么回事?

李福伦博士:有一些患者各种治疗后始终没有效果,那么这类患者有可能不是荨麻疹。很多皮肤病的症状与荨麻疹很像,比如荨麻疹性血管炎。荨麻疹的单个风团持续存在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如果超过24小时,并且消退后有色素沉着,可能就不是荨麻疹,而是荨麻疹性血管炎。还有一些特别少见的疾病,也会以荨麻疹为表现,例如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除了荨麻疹,还可以伴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所以如果患者的荨麻疹得了很久,吃抗组胺药也没效果时,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诊治。

总结

荨麻疹分两类: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可能与过敏、食物不耐受、感染等有关系,需要服用抗组胺药治疗,必要时使用激素治疗,如伴发喉头水肿、累及其他器官,甚至有生命危险时。

病程超过6周的,就是慢性荨麻疹了,治疗前需要先明确病史,寻找可能的病因,选择可以控制症状的抗组胺药,长期规律地服用一段时间,即使没有皮疹时也要继续吃药,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病管理的观念去对待慢性荨麻疹。如果单一抗组胺药效果不好,可以增加药物剂量或者联用几种抗组胺药物,达到治疗效果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阶段性逐步减量,逐渐把药物停掉。如果增加药物药量效果不好,建医院进行荨麻疹三线治疗。如果患者反复治疗,荨麻疹依旧控制不佳,就需要做一些必要检查,明确是否是荨麻疹或者其他疾病。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过度劳累,控制情绪,如果吃了什么诱发了荨麻疹或者加重了荨麻疹,就尽可能避免。如果没有,患者不需要刻意忌口。如果明确荨麻疹的发生与饮食有关,患者可以通过食物日记的方式,将每天吃的东西纪录下来,指导以后生活。

李福伦博士的坐诊时间为:每月的第一个周日

如果您想预约李福伦博士,或者咨询其他疾病相关的问题,

可以添加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icpin.com/dzbzcr/613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