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一般在2-3周内发病。
发病人群
因其传染性强,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中常呈集体发病,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表现症状
发病前2天内可出现前驱症状,包括低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咽炎、食欲不振等。
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
儿童往往无前驱症状,起初表现为耳下疼痛并且肿大,肿大常以一侧或者双侧的耳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肿大的腮腺呈半球形,患儿张口咀嚼或食用柠檬等酸性食物时胀痛明显加重。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疾病。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有两种:呼吸道传播,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接触疱液传染。
水痘的传染性非常强,尤其是发疹前2天到发疹后5天传染性最强,当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才无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现孩子得了水痘应及时停课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后,以免传染。
发病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2-6岁为高发。冬春季节多发。水痘患者为传染源。
表现症状
感染后可出现如发热、全身倦态和厌食等前驱症状,也可无明显表现。
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和头面部,呈向心性分布,为3-5mm的红色斑疹、丘疹,12-24小时左右发展为疱疹,中央常有凹陷,疱壁薄易破,呈圆形,周围有红晕,疱疹液透明,数小时后液体变浑浊,皮疹处有明显瘙痒。水疱破溃,开始迅速结痂。
如何治疗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水痘皮疹出现1-2天后疱疹从中心干枯和结痂,一般不留瘢痕。在发病的2-4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一般10日左右自愈。
治疗以对症为主,可以抗病毒,同时注意隔离和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
注意,虽然水痘可以自愈,但不代表无需治疗。如果孩子出现发热不退、精神不好、头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临床上反复高热的水痘患儿有可能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或可危及孩子的生命。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并且好发于儿童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发病人群
特别是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想要做到预防,就得先了解该病的传播途径:
表现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患儿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痒、也不会留疤。出疹子的同时,患儿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多数患儿可在7天内痊愈,痊愈后病变部位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但是少数患儿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在短时间内可出现严重的多系统损害的表现,甚至出现死亡。
如何治疗
(1)普通病例
主要是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给予患儿充足水分摄入,适当退热,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及皮肤的护理等措施即可。
(2)重症病例
需要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主要措施包括降颅压,降温、镇静、止惊,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并注意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如何有效预防以上三种传染病?
疫苗
目前针对这三种传染病都有相对应的疫苗来预防其发病。因此,有需要的家长们可以带医院或者疾控中心进行疫苗接种。注意个人卫生
做好手卫生,如果饭前便后、外出后、触摸口鼻前或者接触被粪便污染过的物品后,要用肥皂及流动的水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衣服、毛巾勤洗曝晒等。保持环境卫生
居家防护,但是也要注意保持家庭干净整洁,勤换衣被,多通风。外出玩耍时要正确佩戴口罩,避免接触传染源,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可以去一些如公园、广场等人口密度小、空旷的地方。上述三种儿童易感传染病
与新冠肺炎症状都有类似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时
家长们要医院
明确发病原因
不要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END·来源:岳阳晚报全媒体综合编辑/冯思佳
源自江西卫生健康、科普中国、南昌晚报
?漂泊海外多年,它们来啦!
岳阳《岳阳晚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