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一种名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的皮肤弥漫性水疱疹,而且疱液较多,如果用针头扎破,疱液可以流出来,不像其它病毒引起的疱疹,疱液很少,故称之为水痘。
请注意,水痘和带状疱疹其实是同一个病毒,因为这个病毒感染后可有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即初次感染发病表现为“水痘”,之后可长期潜伏,如果再次激活,则表现为“带状疱疹”,因此,把这个病毒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01
症状
水痘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一些红色的小疙瘩,颜色比较浅,慢慢发展就变成了暗红色的了,再然后就是变成水疱。在刚开始起水痘的时候,患者通常都会出现持续发热的现象,持续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放任不管那么通常都是在水泡快要结疤的时候才会下降。起水痘之后患者的皮肤会发痒,如果将其挠破那么很容易留疤。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发病急,前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1天-2天后出现皮疹。
水痘皮疹首先出现于躯干和头部,后延及面部和四肢,以发际、胸背躯干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水痘皮疹初期
水痘皮疹结痂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数小时后变为疱疹。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个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天-3天,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
02
流行特点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高发。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因此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1、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水痘病人从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
03
有关水痘的“误区”
生水痘不能用药?错!
儿童被感染后,约90%会发病,其余呈隐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的神经细胞内。如果不进行积极有效治疗,单凭人体产生抗体是不能清除潜伏病毒的,多年以后当免疫功能降低时,潜伏病毒仍可再次激活,引发神经节炎症坏死及皮肤黏膜带状疱疹,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生水痘不用治疗?错!
除皮肤黏膜发生水痘外,同时对食管、肺、心、肝、肾等内脏器官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如果患者有免疫基础疾病(比如有营养不良、白血病、慢性疾病等),则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情较重者还可导致水痘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间质性心肌炎等甚至严重者造成死亡,所以水痘患者应及早就医用药。
成年人不生水痘?错!
水痘主要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流行传播,虽然成年人患水痘少见,但成人水痘反而病情表现更为严重,皮疹多而密集,可有高热,瘙痒明显,易出现大疱、血疱及继发细菌感染。孕妇感染水痘还能引起胎儿畸形、死亡或新生儿水痘,病程可以长达数周。
水痘患者只有出疹的时候才有传染性?错!
患者出疹前可伴有发热、头痛、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从水痘发病前1-2天至疱疹结痂为止都有很强的传染性,必须随时注意防护。
04
护理方法
1.可以用冷毛巾或炉甘石洗剂敷,缓解瘙痒
2.剪短孩子的指甲或给孩子穿上长衣长裤,防止抓破皮肤引起细菌感染
3.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可考虑服用退烧药,3个月以上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可选择布洛芬
05
防控措施
一般措施:
家长和孩子要注意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地方,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中的地方,要注意室内通风,加强防范。日常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针对性措施:
1.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水痘病人,应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人托或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孕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可通过煮沸或者日晒等方式消毒,尤其幼儿园的玩具等要经常性清洗消毒;污染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和消毒。
2.保护易感人群、特殊人群要接种水痘疫苗
目前预防水痘的主要办法是接种疫苗。
年秋季仅有少量学位,年学位开始火爆抢订中,报名倒计时......
教育对象:2—6岁婴幼儿
教育
-
教育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