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经过血液进一步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即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
带状疱疹的表现
带状疱疹一般表现为: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的特点
带状疱疹的特点是,沿神经的走向分布,皮肤上的疱呈一长串,所以中医称之为“蛇丹”。由于它常发生于胸背部,沿着肋间神经的走向分布,所以民间也称它为“缠腰龙”。儿童初次感染时,可发生水痘,或隐性感染,此后病毒侵入感觉末端,再经过移动并持久地潜伏於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发生感冒、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诱发带状疱疹。因此,外伤、手术、感染、肿瘤等都能诱发此病。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病变部位的皮肤,有灼热、刺痛感,数天后,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泡,周围皮肤发红、病变部位如火烧灼一般疼痛。病情较严重的可见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偶尔也有两侧同时发生的。一般发生于胸部,也有发生于面部沿着三叉神经分布的。发生面部的,有时会连累到眼睛,影响视力。一般2-3周后自愈。且不留疤痕,但少数病人仍常有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症
带状疱疹后遗症是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和感觉异常性疼痛。
发病前局部皮肤先有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疱疹分布多位于一侧,非列成带状,有时偶可超过躯干中线,这是由于神经末梢横过中线所致。胸、颈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为好发部位。通常三叉神经只累及一根分支。局部淋巴结常肿大疼痛。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急性期是由于神经节的炎症反应,晚期神经痛是由于神经节以及感觉神经的炎症后纤维化引起的。有时在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此时常易误诊为急腹症或心绞痛等。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有时可持续数月。
带状疱疹神经痛如何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依赖于病程和疼痛类型,治疗的成功率与病程有关,如果疱疹痛的病史少于1个月,大多数病人疗效满意,相反,病史超过6个月的患者只有三分之一可获得充分的镇痛。因此,早期和合理的治疗是必须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
包括使用中医中药、抗病毒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皮质类固醇、阿片类镇痛药等。
局部治疗
是指在局部应用外用药物。
神经阻滞
指使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射频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目前采用较多,主要为红外线、激光、超短波、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治疗。在早期应用物理因子治疗能抑制病情发展,减轻带状疱疹对神经组织的损害,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而随病情的进展,神经组织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后,其治疗功能主要限于止痛。对于防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最好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协同治疗,而且宜早期进行治疗。
广嗣堂中医疼痛科
中医疼痛科是集临床、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科室,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多方法综合诊疗疼痛性疾病。开展特色治疗颈肩腰腿痛,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良好医德医风的资深临床医师服务于患者,将临床中不治变为可治。
专科以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等为主要收治病种,科学地应用传统中医及现代西医的诊断方法,对患者及疾病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出疾病发展的阶段,严格的按阶梯路径进行综合治疗,集中西医为一体,涵盖了传统中医针灸、推拿、牵引、手法复位、中药外治等特色疗法,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西医药物、无创、微创、开放手术等各种方法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网球肘、腱鞘炎、跟痛症、脊柱关节退行性病变、带状疱疹及后遗症、面神经麻痹、骨质疏松、内脏神经痛、精神类疾病、疑难杂症类(包括肿瘤、癌症)引起的各种疼痛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