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但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等称。带状疱疹患者只要积极治疗,迅速将体内病毒及传感到末梢神经的病毒清除体外是不会有后遗症发生的,反之就可能形成后遗神经痛。
这样棘手的疼痛,该怎么办呢?
在我们科这种病人很多,有一次来了个老人,经过检查,接诊医生对患者说:“放心吧,针灸有办法”。医生在患者背部及疼痛部位采用梅花针叩刺后行拔罐治疗,拔出一些瘀血,然后疼痛部位、相应的夹脊穴以及手足上配伍的穴位采用针刺疗法,行针二十分钟。这小小的针,真能解决我的痛苦吗?虽经医生解释,经治疗后,患者还是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走了。次日,患者又来复诊,高兴的说:“疼痛较前减轻了!”后经过三次治疗,疼痛减轻大半,患者终于展露出笑容。患者又经几次巩固治疗,竟收全效,基本不再疼痛了。
小小针灸,为什么能治疗这样棘手的疼痛呢?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肝气郁结或湿热内蕴,兼感毒邪所致。带状疱疹继发的后遗神经痛则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疱疹消退后患者正气不足,邪气未尽,余毒未消,病邪循经入络,气血瘀滞,经络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中国古代医家叶天士指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病必瘀”。所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患者自身气血虚,久病毒邪稽留脉络,络道滞阻而发病。
主治医生根据这个病正气不足,气血瘀阻,经脉不畅的病理,采用“结者散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在背部及疼痛部位采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治疗,拔出瘀血,使毒出邪尽,疏泄瘀滞,从而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促进局部新陈代谢,达到调理气血,畅通经脉,缓解疼痛的功效,同时基于古代的中医针灸理论,针刺疼痛部位的穴位配合手足上的穴位来补益正气、活血通络。另一方面是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的知识,针刺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分布于椎间脊髓神经根的浮现部位),改善脊神经根处的血液循环,调节脊神经的生理功能,取得相应神经节段区域的止痛作用。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