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下简称PHN)是为带状疱疹皮瘆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它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
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
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PHN的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
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
病程: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