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加之天气古怪多变,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教室、宿舍如再缺少通风,病毒就容易交叉传染,容易诱发呼吸道传染病,同时冬春季也是结核病、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传染病高发期。
今天,医院,挂了个普通门诊号,一看前面还有20多个人在排队,再一看等候区,感冒咳嗽症状的病号非常多,立马就想起了春季传染病预防的事。
那你知道春季传染病怎么预防吗?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传播途径为: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其易感人群为: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怎样做好预防措施呢?
1.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2.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二、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落实校内(园内)防蚊灭蚊和清理伊蚊孳生地工作;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报告、及早隔离,协助做好相关疫情处置工作。
预防措施早知道
1.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3.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5.均衡饮食,充足睡眠休息,加强锻炼,注意防寒保暖,增强体质。
6.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7.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8.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9.出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
10.必要时配合当地卫生部门采取疫苗接种(如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到当地疾控中心或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增强免疫力,实现科学预防。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我们建议的预防措施是: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3.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四、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
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主要症状:主要引起胃肠炎。胃肠炎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症状通常持续1-2天。普遍感到病情严重,一日多次剧烈呕吐。症状一般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
易感人群:多见于1到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预防诺如病毒的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
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不带零食到学校。
3.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4.所有食物应彻底煮熟才食用。
5.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提倡使用“公筷”。
6.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
7.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8.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